铭记“八荣八耻"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发布时间:2008/1/4 16:35:12 作者:无 浏览量:1114次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的委员时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
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善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为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味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 ,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是人人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基本的尊严,是社会主义的心理基础。禽兽没有羞耻感,完全依靠本能而生活。孟子还说:“人不可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他把这种道德感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之一。知耻对于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康有为也曾说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之。”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知荣辱,是立身做人的基础。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辫美丑。只要我们真正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自觉追求真善美,痛斥假恶丑,就能自觉坚持和发扬优良风尚,抵制不良行为。
知荣辱,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规范要求,更是一种精神动力。正是这种动力激励人们去保持自己的“正气”,去为百姓谋利益。
文天祥以“折节"为耻,故能威武不屈。包拯以贪贿徇私为耻,故能公廉为民;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十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可见,是否知荣辱,不仅关系到
个人的人格形象,而且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知荣辱,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向一切无耻者作斗争。
知荣辱,经常以荣辱衡量自身的行为和修养,就会养性、慎言、慎行。知荣辱,有所不为,改过迁善,见贤思齐,最终才能达到“至
善”的境界。知荣辱,不断净化心灵,才能脚跟站得正,脊梁挺得
直。我们必须铭记“八荣八耻",严于律己,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
人。
二、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道德滑坡缺失客观存在
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切中了社会的时弊,毋庸讳言,在现实生活中,社会道德风气不尽人意,人们的羞耻下降,
从枉、不正的行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颠倒的荣辱
观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
面:
1、抛弃正当的是非善恶观念,以膨胀的私利为荣辱标准。
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是我们的天职。然而,在国内有一些人千方百计化公为私,中饱私囊,甘当“硕鼠”和“蛀虫”,并因此而自鸣得意。在国外也有极少数中国人为了获得外国人的垂怜和姿助,不惜出卖人格,诋毁祖国、危害祖国利益,他们已经忘记了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以“仁者爱人”“诚实守信"为最基本的
道德,赞赏对人施好心的人,赞赏帮助人的人,赞赏言行一致的人。然而,有些人却把热心肠的人、助人不求回报的人看成是“傻子",或者利用别人的好心牟取私利,或者想方设法地占别人的便宜,甚至以“宰熟”“欺愚”为能事,或者欺上瞒下,虚报政绩以图谋升迁。在某些人看来,只要能升官发财就是光荣。
千百年来,中国人都以勤劳、节俭、敬业为荣,以懒惰、奢侈、游手好闲为耻,但某些人却恰恰相反,把辛勤劳动的人讽为“不懂生活”,把节俭的人讽为“抠门"、“守财奴",对于广大劳动者也缺乏应有的敬重之心。他们期待的是不劳而获,追求的是骄奢淫逸。
2、以不该耻者为耻,不以耻者为耻。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本性驱使人对于剩益的追逐以及西方价
值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一些人在是非、善恶、荣辱观念上发生了不
同程度的扭曲。许多人认为只要有钱就行,莫向钱的来历,盲目崇
拜金钱,崇拜权力,追求享乐,以官小为耻,以不阔气为耻等等。
与此相适应,许多人把本来在道德上是耻辱的事却不当一回事。比
如,某些腐败官员被惩处了,但在心理上总是以为自己不过是后台
不硬,或者是运气不好,或者是贪污时不够谨慎,丽不觉得自己的
贪污腐败本来就是很可耻的。
3、放弃自律,追随无耻。
人总是环境的产物。荀子曾经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墨。"在良好的环境中,人们常常会养成不好的观念和品质;在不良的环境中,人们常常会养成不好的观念品质。如果一个人靠无耻的行径得到了好处,而付出的成本甚低,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惩处和社会舆论贬抑的话,那么他的行为就可能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一些道德水平不高、自律精神差的入就会去仿效他。如果后来的仿效者也同样获得了实惠而得不到制裁的话,就必然会有更多的仿效者出现。这就是坏榜样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此类的事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个走路抄近道
践草坪、庄稼,后面就有人跟着践踏过去。一个人不排队,后面就会有更多的入拥挤上来。一人把垃圾扔在不该扔的地方,后面就会有很多的人也会把垃圾往那里扔。那些后面的人未必不知这样做有损自己的文明形象,但前边的人做了,他们也就追随着做了。在政治领域中,类似的现象也同样普遍。上级搞大贪污,下级会搞小贪污:市里敢向省里虚报,县里就敢向市里虚报:一个人给单位的领导拍马屁得了好处,这个单位就会很快出现一批马屁精。这种上行下效,从枉走邪的现象如果大面积地发生,就必然会导致社会荣辱感的普遍下降,从而使社会风气迅速变坏。
4、对于不正之风和无耻现象的麻木和容忍。
俗语有云:“天天见怪,见怪不怪。"一些不良的、无耻的现象见得多了,人们就很容易产生耻感麻木。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人
虽然有一定的知耻之心,一般不愿意与无耻者同流合污,但又不愿
意与种种无耻现象作斗争,采取了一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
态度。爱憎感不分明,放弃对不良现象的批评和斗争,是耻感弱化
的表现。这种主观上对于无耻行为的容忍,在客观上则是对无耻之
人的纵容。
《人民日报》3月24目发表评论员文章,批评当前一些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现象。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睐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入利已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戒了“荣耀”。
种种现象破坏了社会规则的效力,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腐
化了社会风气。如果发展到了严重的程度,结果必然是有纪不守,
有规不循,正事邪办,直事歪办,最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
损害。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把这种颠倒的荣辱观颠倒过来,任务十分
紧迫繁重。
三、党员干部要做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3月22霞在省委党校学员座谈时,着重就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要求。他提出,共产党员是社会的先进分子,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必须恪守的底线。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明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带动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李源潮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在一个日益开放、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应该倡导什么样的道德风气,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应该遵循什么样行为规范的重大现实问题。“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对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新形势下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思想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思想和谐不仅要有共同的理想,而且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我们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保证,切实抓紧抓好。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
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当今社会,违背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
社会公德的种种行为确实屡见不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
环境中,人们既期盼经济繁荣,也憧憬社会和谐。提出社会主义荣
辱观作为治国理政的方略,既顺应了当今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反映了广大民众的追切愿望。相对于法律对人们行为的强制约束,道德则主要是靠个人的自觉行动来维系。因此,后者更注重人们内心的信念和自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能真正成为人人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除了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从我做起"之外,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作为公众人物的领导干部,社会影响力大,示范效应突出,带头做出“尚荣拒耻”的好样子,就会带来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
李源潮书记强调,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在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上带好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决不傲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艰苦奋斗、务实刨新上带好头,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崇尚科学、辛勤劳动、争先创优,决不搞水分数字、虚假政绩。要在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上带好曳,团结友善、助人为乐、甘于奉献,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用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决不损民剩已,违法乱纪。要在清正廉洁、克已奉公上带好头,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坚决抵制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决不以权谋私、贪污腐败。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不容改变的宗旨。按照这样的信念和宗旨,党章将党的干部定位于人民的公仆。、遵循这样的信念和宗旨,党内涌现出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为代表的优秀干部。他们不但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人民的崇敬,也验证了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但在党内也出现了这样的党员,他们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却置人民利益于不顾,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无视党性原则和党纪圄法,肆意贪赃枉法、行贿受贿、骈奢淫逸,见利忘义;走土了背离人民的不归路,不但被人民群众所唾弃,也从反面验证了一个真理,驻务人民还是背离人民,对于部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期。
李源潮书记指出,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幕辱观,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全过程,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困,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深入家庭、深入社会每个角落。要对党员干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把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之一,作为加强改进来成年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必须分清,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抑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引导人们为人处世,进德修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塑造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的荣辱观,义利观,理应成为一切社会主义建设者交往实践中所信奉、恪守并践行的道德准则和活动规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千呼万唤的诚实守信对面缺失,权钱交易、商业贿赂、造假售假、坑蒙、拐骗背后见利忘义的价值观及其衍生的潜规则却不时地困扰着人们,侵蚀着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人们深恶痛绝。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坚持从人与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辨证统一来协调人际关系和规范社会主体行为,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利益关系,集体利益、社会利益要以个人利益为前提,而个人利益又不能侵犯和损害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市场经济需要主体的理性自觉、诚实守信。具各社会责任感,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最基本、最起码韵公共生活准则。一切社会主义建设者,不论承担何种社会角色,都要遵纪守法,以义制利、以义导利,做理性的公民。
总之,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需要热情,热烈的宣传教育,还需要理性、系统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这样才能把“以德治国一和“以法治国’’结合起来,才能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和贯彻落实到实处,使之更扎实、更恒久。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