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十二忌
发布时间:2010/11/15 15:31:55 作者:Grace 浏览量:328次
老年人用药十二忌
老年人病多,用药也多。据统计,老年人平均用药量约是青年人的5倍以上。由于老年人体内各脏器生理储备能力减弱,对药物的应激反应也变得脆弱,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安全范围变小,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排泄变慢,故容易发生中毒或不良反应。一般说来,老年人用药有十二禁忌。
一忌任意滥用。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物,尤其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二忌种类过多。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欠佳,大堆药物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志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
三忌用药过量。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一直增加。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可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四忌时间过长。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故老人用药时间过长,会招致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及时停药或减量,尤其是对于毒性大的药物,更应按“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掌握好用药时间。
五忌生搬硬套。有的老年人看别人用某种药治好某种病便仿效之,忽视了自己的体质及病症差异。
六忌乱用秘方、偏方、验方。老年病多长期、慢性,易出现“乱投医”现象。那些未经验证的秘单方,无法科学地判定疗效,凭运气治病,常会延误病情甚至酿成中毒,添病加害。
七忌滥用补药。体弱老年人可适当辨证地用些补虚益气之品,但若为补而补,盲目滥用,可变利为害。民间就有“药不对症,参茸亦毒”的说法。
八忌朝秦暮楚。有的老年人治病用药“跟着感觉走”,今天见广告说这好,便用这药;明天见夸那,又改用那药。用药品种不定,多药杂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引出毒副反应。
九忌长期用一种药。一种药物长期应用,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使药效降低,而且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甚至形成药瘾。
十忌滥用三大素。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有效药物,但不能当万能药、太平药滥用,否则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十一忌依赖安眠药。长期服用安眠药易发生头昏、头胀、步态不稳和跌跃,久用也可成瘾和损害肝肾功能。治疗失眠最好以非药物疗法为主,安眠药为辅。安眠药只宜帮助病人度过最困难的时刻,治疗时应交替轮换用毒性较低的药物。
十二忌滥用泻药。老年人常易患便秘,如为此而常服泻药,可使脂溶性维生素溶于其中而排出,造成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老人便秘,最好调节生活饮食节奏,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选用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
有些老年人认为病多服药自然就多,其实不然,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不但相互作用会影响治疗效果,有的还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是一门科学,用药不当,不但会贻误治疗,还会成为健康杀手。
老年人用药宜小剂量
60岁的王大娘最近睡眠不好,于是一次吃了好几片安定,结果药量大了,导致昏迷不醒,幸好家属及时发现,没有发生生命危险。
据药学专家讲,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机体各器官功能状态、生理机能已经发生变化,常规用药量已不适合,宜小剂量,或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反应情况再逐渐调整,以确保用药安全。
一般推荐量为成人的1/3量;还有人建议65岁以上减10%,75岁以上减20%,85岁以上减30%,个别老年人特殊情况下用药个体化,也不能千篇一律。
停药不能太随便
老年人病好了,是立即停药还是将剩余的药都吃完?专业人士讲,长期服药停不得。许多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以及精神病等,大多需长期服药,甚至要终身服药,即使病情好转,也不应自作主张,随意停服。否则,其症状会比服药前更厉害。
而某些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扁桃体炎等,其用药的目的是让症状减轻,使身体自身的抵抗力增强来消灭体内的病毒。对这一类疾病,一旦症状消失,即可立即停药,长期滥用,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辨别假劣药有窍门
现在除了医院、药店卖药外,街边也有卖药的,一些老年人图便宜到街边购买,经常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那么,如何辨别药品的真伪?据药监部门人士介绍,对于市民来说,识别药品比较简单的办法是注意观察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在《药品管理法》中明确规定,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分、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现在,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只要其包装上未标示上面任何一项,就可以怀疑是假药
上一篇:家 庭 生 活 科 学 常 识
下一篇:鼻炎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