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老年教育>>文章内容
中国端午文化的发源与继承

发布时间:2020/6/24 10:16:12 作者:dzq 浏览量:523次

中国端午文化的发源与继承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这说明端午节不仅与夏季有关,也是农历中的重要节气。

中国的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汉历、老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法之一。其实,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缺)望(圆)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农历又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故称阴阳历。

端午节就是用农耕历法,即农历推算出的传统节日。因为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完善于汉代,加之主要是汉族人使用,所以,中国其他民族、包括清朝刚建立时,都把此历称为汉历。到民国建立后,因使用西历,此历称为旧历或夏历。

  端午节的缘起与夏季的节令、气候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也称为夏节。夏历中的端午节,不仅产生于夏代历法中的夏天、夏季、夏阳、夏至时节,也与伏羲太极八卦、阴阳五行的日月运行、节气变化、地理方位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

端午节:端午的“端”字具有阴气“初始”和“中正”之位的文化含义。因此,“端五(午)”就是“初五”、“中午”、“正午”。按照古代历法,五月正是地支午位,故也“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演变成了“端午”。据清代学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淳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燕冲路(淳湖佳苑西侧50米)

技术服务:南京裕后网络科技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