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调查︱3000个名额半小时抢光,老年大学点亮“银发人生”
发布时间:2021/10/22 15:45:02 作者:葛美华 浏览量:559次
新江苏调查︱3000个名额半小时抢光,
老年大学点亮“银发人生”
“绘画、朗诵、摄影、话剧、电子琴,10多年来我学了好几门课程呢!”提起老年大学,75岁的老人沈光培赞不绝口。退休后没多久,他就在金陵老年大学报名,从机械专业的“理科生”发展为能歌善舞的“文艺人”,老年大学点亮了他的人生。
数据显示,江苏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1850多万,占总人口数的21.84%,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重阳节来临前夕,新江苏走访金陵老年大学、江苏青春老年大学和江宁区淳化街道老年大学,看江苏如何应对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让“夕阳红”绽放光彩!
课程与时俱进,按需设置
从朗诵到英语,从声乐到乐理,今年65岁的赵萌在江苏青春老年大学报名了7门课程,每周大部分时间,她都“泡”在老年大学,给自己“充电”,还收获了深厚的同窗情谊。
省老年大学协会副秘书长、江苏青春老年大学副校长陈勇介绍,学校创办于2008年,目前有8个系、90多门课程,在校学员5000多人。“我们在开设课程时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他们想上什么课,我们就会找老师来教,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和江苏青春老年大学一样,全国创建最早最具影响力的老年大学之一的金陵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也会基于老年人需求进行实时调整。“近年来,我们发现老人文化水平明显提高,除传统的时政类、养生类和文艺类课程外,还新增了南京历史文化介绍等地方特色课程以及西方影视作品赏析等课程。”金陵老年大学教务处处长虞伟亮说。
在江宁区淳化街道老年大学,新开设的“形体课”一经推出就被一抢而光,相比以往的广场舞课、养生课等传统课程,新开发的课程因为显得“年轻”格外吸睛。“我们也一直在商量,课程设置如何与时俱进,如何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淳化街道老年大学原校长吴国平说。
最与时俱进的课程是“智能手机”课。2008年,江苏青春老年大学开设电脑系,教授电脑理论和实践知识。而随着智能手机发展,2015年,摄影电脑系引入智能手机操作和手机摄影等课程,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现代化设备发展太快了,我们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弃。”今年68岁的李春华已经上了一年多的智能手机课,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学会了网上打车、网购、导航,被亲朋好友戏称为“银发弄潮儿”。
课上学会了,课下操作时遇到问题该怎么办?为金陵老年大学智能手机课教师王媛特意组建了一个微信群,有问题就直接在群里发问。语音讲解、手机录屏、同学互助,大家都会协力解决问题。“老师上课时会分别教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的使用方法,但不同的安卓手机操作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课余不断摸索,巩固知识。”一名学员说。
王媛教授的5个班级被分为了初级班、提高班和高级班,针对老人不同的基础进行分段式教学,保障教学效果。“初级班是学习基本操作,提高班会涉及到不同场景的操作,而高级班则是设计摄影,还有图片处理等内容。”
在淳化街道老年大学,智能手机课却有了“饱和”之势。“除街道老年大学外,我们在辖区的30个社区都有分校。今年我们发现,农村户口多的社区,手机课没多少人报名了。”吴国平分析,农村户口的老人更多地会选择使用老人机,另外,他们对打车、网购等多场景的使用需求不大。“不过,城市里的社区还是比较火爆的,我们也在尝试扩大宣传,帮助更多老人自如地使用智能手机。”
每门课一学期几百元,教学质量不打折扣
新江苏在走访中发现,南京市大部分老年大学都为公益或半公益性质。以金陵老年大学为例,该校一名老人一学期学习一门课的费用为一学期200到350元不等。“电子琴、钢琴等需要设备的课程,收费会略高些。”虞伟亮告诉新江苏,学费低,但并不意味着会在教学质量上打折扣。
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学校聘用高校教授、大中小学教师和艺术院校老师等担任教师,还自行编写课本、讲义,为学员们提供最优质的资源。
尽管聘用的老师专业性强,但支付给老师的薪酬却并不高。“和教中小学生的辅导班老师相比,我们的薪酬确实很低,但我认为我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十年来的教学中,我和很多老人都成了朋友,节日也会互道问候,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王媛说。
街道和社区老年大学的很多教师也出于公益目的。“我们学校老人过来学习都是全免费的,不收一分钱。”吴国平说,尽管有政府兜底,但老师的工资并不高。“一节课100-200块钱,有的老师是从市区过来,路费都不够,但没有一个人抱怨过。”
“我们表演班的老师是江苏戏剧学校的白素勤老师,她还是国家一级演员呢,最近她还带病帮我们排戏……精神太可佳!”说起学校的老师,沈光培打开了话匣子。他的电子琴课程老师尹莉,尽管是“80后”,每次备课都会换位思考,课程深入浅出,还会特意录制视频供学员观看,在学生中也收获了极好的口碑。
尽管是无场地、无资金、无扶持的民办大学,江苏青春老年大学在办学中也坚持规范管理、质量立校,学员一学期一门课的收费在200-300元左右。在师资配备上聘用高校教授、专职教师等进行授课,保障学员的学习效果。
热门课程30秒抢光,“一座难求”依然存在
报名排长队、熬夜抢名额,1984年,金陵老年大学创建之初就出现“一座难求”的景象。“我刚退休时,前一天晚上10点多就到学校门口排队,第二天早上8点才报上名。”回忆起当年报名的光景,沈光培不觉得辛苦,只觉得那是一段特别的记忆。
“抢到啦!”全家老小围坐在客厅,每人手中各拿一台手机,不懈努力下,终于抢到一节课程,沈光培的表妹兴奋地给表哥“报喜”。十几年后,“一座难求”仍然存在,不过老人的“战场”从线下换到线上。
2020年后,南京市多所老年大学都变线下报名为线上报名。“在微信公众号上报名或者在我们的网站上报名,采取先到先得原则。”虞伟亮说,如今,“拼手速”成为老人获取通往老年大学门票的主要方式。
“今年9月,我们投放了3000多个新生名额,放出去后热门课程30秒不到就抢完了,半小时左右所有课也都被抢光。”虞伟亮告诉新江苏,过去金陵老年大学主要为退休老干部提供学习场所,如今,逐渐向全社会放开,让更多的老人能够享受发展红利。
不止面向全社会招生,学校也致力改革,让更多老人都有机会报上名。“首先,我们在招生上进行了限制,老学员不能报超过3门课程,这样就让出了一些位置。另外,我们还在2020年9月开设‘云课堂’,一般一节网络课程,会有近100名老人观看。”学校在不断创新,但受场地和师资限制,尽管2021年9月的招生人次已增长到15000人,但这和江苏省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还是沧海一粟。
“最近,我们在考虑和区县合作,在南京市各个区挂牌金陵老年大学分校,派遣专业教师、提供专业教材,让老人在家门口就有学上。”虞伟亮说。
新江苏在走访中也发现,多所老年大学都在探索老年教育的“普惠性”发展。江苏老年教育网等网站设置“在线直播”“省级资源库”等板块,为“银发族”提供课程和资源。“受疫情影响,我们曾将线下课程转为线上课程,线上教授老人养生知识和养花方法,老人们反馈非常好,我们也在考虑,未来将这种线上课推广为讲座,让所有老人都能来听课。”吴国平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 王心婷 陆子健 通讯员:陈红
编辑: 周永金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