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校>>文章内容
农业实用技术读本--茶叶种植、制作技术市民读本

发布时间:2009/11/20 10:31:40 作者:葛美华 浏览量:761次

农业实用技术读本

茶叶种植、制作技术

市民 读 本

江宁区淳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编

00九年五月

1、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2、茶园的施肥技术

3、茶园冻害分析及应对措施

4、有机茶生产与加工

5A级绿色食品“城雾”牌碧螺春茶加工生产规程

6A级绿色食品“城雾”牌秦淮芽茶加工生产规程

7A级绿色食品“城雾”牌雨花茶加工生产规程

1、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一、选地建新园

在建园前进行水、大气、土壤测试,确保茶园条件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选择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的地点,茶园周围5公里内,不得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并与一般生产茶园、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距离1公里以上,且有隔离带。

二、种苗须检疫

从外地引进茶苗或茶籽、穗源等种质材料时,须经植检部门检疫认可后方能引进,以防止外地有些本地没有的病虫侵入本地。

三、基地建设

对现有一定规模基础茶园进行无公害茶园基地建设时,首先该茶园及周边环境要符合标准要求,并进行水源、大气、土壤的检测以获得定量数据;其次,对现有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时,一定要按“三按一补”,即“改园、改土、改树和缺株补植”技术规程来操作。

四、施肥

茶苗移栽前后以施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使用;须用经过有关部门登记许可生产的不含合成化学调节剂的商品有机肥和矿物肥料,农家有机肥必须是无工业污染、且经过高温发酵后杀死了各种寄生虫和病原菌及杂草种子、除去了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的;生产季节可少量使用无氯速效化肥,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全年肥料施用总量的20%

五、防治病虫害

1)强化农业防治。无公害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提高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发生与危害。要选用抗病虫良种,进行合理密植,适时修剪,平衡施肥,中耕除草,冬季清园封园。

2)推广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他防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危害,以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3)合理进行化学防治。指定专人负责茶园病虫监测预报,在病虫发生初期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树和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并把农药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进行防治,绝对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遵循交替轮换复配用药原则,并改进喷药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喷药效果。

六、茶叶加工和包装

严格要求加工设备及环境卫生整洁、无污染、禁止使用色素、防腐剂、品质改良剂等化学添加剂,杜绝有害金属包括铅、锡、锰、镉等金属材料作为加工工具,选用阻氧、无味无毒、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包装贮运及其他流通媒介除了不能接触以上金属外,汞、砷、铜等也要杜绝,同时要严格监测有害细菌如大肠杆菌和其他致病菌、黄曲霉素等的发生状况,使之完全符合无公害茶叶的检测标准。

2、茶园的施肥技术

茶园土壤要勤耕,以利于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熟化,促进矿物质元素释放,便于根系吸收。视土壤结构情况,每年进行若干次浅耕,深度510厘米;中耕23次,深度l015厘米;深耕每年或隔年一次,深度2530厘米。浅耕和中耕可结合各茶季的除草、追肥进行,深耕则结合清园或施有机肥进行。茶园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持续供给能力;适当放养蚯蚓,利用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利于茶根生长,增强树势,提高产量和质量。在修建高标准“三保”茶园基础上,于每年旱季和雨季来临前茶园行间铺草覆盖,既可保水缓冲刷,又可利用腐烂的覆盖物,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

一、根据土壤理化性状施肥。砂壤保水、保肥能力较差,要多施肥,适当偏施N肥;红壤因土壤酸性较强,容易造成P2O5的相对缺乏,要少量、多次施P肥;而腐殖质形成的黑壤土,有机质含量较多,理化性状较好,土壤肥力强,可少施肥。

二、根据采制的茶类施肥。乌龙茶类以春、秋茶的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应提高春、秋茶采前的追肥比例,春、秋茶追肥数量应占全年施肥量的70%以上,以提高春、秋茶产量。年采制四季茶的追肥比例为4:2:3:1,年采制五季茶的追肥比例是3:1.5:1.5:3:1

三、根据茶树品种施肥。萌芽力低、萌芽数多的品种,如水仙、毛蟹等应多施肥;萌芽力强、萌芽数少的品种,如佛手、铁观音等则可少施肥。

  四、根据树龄树势施肥。树龄大、长势弱的茶园应多施肥,并适当增施N肥,以增强树势;树龄小、长势强的茶园可以少施肥,但应适当增施PK肥。

  五、根据产量水平施肥。茶树是叶用作物,据测算,每采收50公斤干毛茶,从树体带走约2.25公斤N(相当于5公斤尿素的纯量)。但至少要以23倍进行施肥,保证茶树的整体代谢活动。

  六、根据肥料施肥。N主要促进营养生长,投产茶园应适当多施N肥。PK对根系和骨架枝形成具有良好作用,幼龄茶园则适当多施PK肥。同时要参照肥料利用率来确定施肥数量;一般N的利用率3040%K20%左右,而P只有10%多一点。

七、平衡施肥、配方施肥。要根据茶树不同时期对三要素的需要量和土壤中的含量等来确定。一般幼树12年生为1:1.5:1.534年生为2:1:1。盛产期则为3:1:1,随着树龄的增大,N素施用比例可适当逐步增加。此外,在施足NPK三要素的基础上,要适当补充铜、镁、锌、钼、硼等微量元素。

3、茶园冻害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影响茶园受冻害程度的主要因子

1、品种对冻害的影响

不同品种之间受冻害差异主要表现在,早芽良种受冻害较为严重,而发芽迟的地方群体种基本未受冻害。杭州市的主栽品种中,乌牛早、安吉白茶受影响最大,迎霜、龙井43等品种受害较重,鸠坑群体、龙井群体等地方群体种受影响较小。

2、肥培管理对冻害的影响

同一品种之间肥培管理水平也影响冻害程度。肥培管理水平较高的茶园园相良好,叶面积指数较高,茶树生长势旺盛,其受冻害程度较低;肥培管理水平低的茶园叶面积指数低,树势不旺,茶树受冻程度较重。

3、修剪对冻害的影响

同一品种中春后重修剪养穗茶园较树冠面平整茶园受害重,

秋冬季修剪的茶园较秋冬季留养或留叶采的茶园受害重;而春后中修剪(离地60cm左右)茶园分枝较稀,受害最为严重。

二、冻害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1、有利于减轻今年的病虫害。积雪和低温能降低害虫越冬虫口基数,减轻病虫害威胁。

2、名优茶开采将将会推迟。预计杭州市大部分茶园要到3月下旬开采,比去年迟20天左右,较迟开采可能导致产量下降,但利于茶芽积累更多养分,香气滋味会更胜一筹;

3、今年春茶将会减产。生产茶园受到一定的冻害,少数山区茶园受到严重的冻害,将导致春茶产量降低。

4、名优茶采收高峰集中。早生和特早生良种受害后开采时间延迟,与中生和迟生品种的开采期会接近,这将导致名优茶采收期缩短,采收高峰集中。

三、冻害后茶园管理措施

1、浅耕施肥。

近期天气晴好,及时施肥可促进茶叶早发早采,促进受冻害茶树恢复;4足龄以上投产茶园的施肥量,大宗茶园一般氮肥施用量可按每采100公斤干茶施4-6公斤氮的标准施用,名优茶园可施5-8公斤氮量/亩;新种茶园的施肥量,1年生茶苗因苗小幼嫩,不宜施化肥,在旱季可追施稀薄的农家肥,2-3年生茶园可按2-3公斤氮量/亩的标准施肥。受冻害茶园还可进行根外施肥促进茶树恢复。

2、受害茶园修剪留养

受冻害较重的投产茶园要进行整枝修剪。枝梢枯死的,剪至枯死部位下方1-2cm对受害严重的则应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甚至台刈。轻度受冻的茶园,受冻的叶片会提前脱落,这部分茶园春茶应留叶采,提高留叶指数,保证茶树有足够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3、做好名优茶生产的准备工作

做好生产准备,劳动力、采摘和加工的农机具、设备等,开采后要抓紧采摘,尽可能提高前期产量,以缓和洪峰。

4、防早春冻害

早春季节多注意气象预报,在霜冻前采取覆盖等适当的措施减轻冻害。

5、其他

幼龄茶园,特别是去年冬天种植的新茶园,要抓紧检查茶苗死亡情况,及时补苗。大棚覆盖茶园,如果因雪受损的,要抓紧修理,尽早修补或更换破损的薄膜;近期天气晴好,大棚内温度上升快,白天要注意通风散热,防止热害。

四、提高茶园抗冻害能力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自然灾害较多,这次的暴雪低温之外,2005-2007年连续三年在310日前后出现霜雪为害,早生良种尤其是特早生茶树良种损失惨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抗灾能力:

1、新植茶园种植前施肥

茶树种植前,结合开垦深耕施肥,对提高茶苗抗灾能力、促进茶树早产稳产的效应十分明显,一般可施经腐熟的堆肥150t/hm2 ,或菜饼4.5 t/hm2,并配施过磷酸钙3.5 t/hm2。最上面的一层肥料离地面深为1520厘米,不宜过深或过浅。

2、合理进行品种搭配

十分重要。不要选用单一品种,要按当地气候条件、计划生产的主要产品,筛选出几个合适的茶树品种,按早中晚品种631的比例进行配置,根据早春气候状况决定是否搭配特早生品种。要尽量选用品质互补、芽叶色泽一致或相近、百芽重也较相近的品种,以利于产品的拼配。

3、茶园铺草

推广茶园铺草好处:一是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增加土层蓄水量,起到保水抗旱作用。二是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土壤生物繁殖,提高土壤肥力。三是可以抑制杂草生长,达到以草治草的目的。四是茶园可以稳定土壤的热变化,夏天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抗旱保墒作用,冬天可保暖防止冻害。

铺草原料主要是山地杂草及农作物的秸杆绿肥等,但最好是山草,因山草资源充足,运铺方便,同时山草不受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污染,属自然生长天然物。不过山草常常带有许多病菌、害虫及草子,不经处理会给茶园带来病、虫、草害,因此在使用山草铺园前应将山草进行曝晒、堆腐等方法处理后再铺入茶园行间。铺草数量一般亩用量不少于1000公斤,幼龄茶园铺草要紧贴茶苗二侧,成龄茶园铺入行间为主。

4、早春倒春寒的防御

根据20073月份不同防冻材料、方法防御茶树晚霜冻害的试结果,采用无纺布一行、无纺布两行、四层遮阳网三种覆盖方法都有显著的防冻效果,可在早春冻害发生前选择使用。

4、有机茶生产与加工

有机茶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无公害、无污染、高品位、高质量的饮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及对人体健康长寿的关注,有机茶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悉和青睐。其技术大致如下: 一、有机茶的基地的选择

所选定的有机茶基地选择必须符合有机茶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即应该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茶种优良、四周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的边缘山区,尽量避开繁华都市的工业区和交通要道。 1.大气要求: 基地四周不能有大气污染源,非凡是茶园上风口要没有污染源,有害气体的排放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有一级标准。生产、生活用的燃煤锅须配备除尘防硫设备,符合有机食品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水源要求 :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清洁无污染,基地上游无污染,生产、生活用水符合有机食品的水质标准。 3.土壤要求: 基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四周没有金属或金属矿山或农药污染, 土壤肥力较高,符和有机食品的土壤标准。 4.茶树品种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抗逆性(抗病虫、抗严寒、抗干旱等)要好,生长势要强,同时要求选择种性纯发芽整洁的茶园作为基地。若要规划新种茶园,还应考虑采用无性系良种,并以早、中、迟品种合理搭配。

二、有机茶基地的环境保护与建设

1.保护与营造防护林带:对基地四周原有的林带,非凡是上风口的林木要严格实行 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是基地四周原有林木稀少,非凡是在上风口,要营造有利与茶树良好生长的防护林带。林带与茶行需隔开2以上,中间开隔离沟。树种要求速生、抗风力强,如杉木、马尾松、泡桐、合欢。

2.行道树和遮阴树: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的应当保留并加以 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和遮阴树。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和遮阴树,但不宜种的太密。适宜选择根深枝少冬落叶,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经济林或观赏林。 3.堤壁护理: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绿肥、护坡植物,如爬地兰、无刺含羞草、大豆、金光菊、三叶猪屎豆等。 4.种植绿肥,陪肥土壤: 幼龄茶园与更新改造的茶园中宜种绿肥作物,以利茶树生长与改良土壤。1-2年生茶园选用矮生匍匐或半匍匐型的绿肥,如伏花生、大绿豆等。3年生茶园,可选用根浅、株型矮,生长快的绿肥,如黑毛豆、小绿豆等。4年生茶园选用伞型株体高的绿肥,如山毛豆、木豆等。更新改造的茶园,宜选用生长期短、早熟矮生的绿肥,如无豇豆等。 5.茶园铺草:铺草材料因地制宜,稻草、麦秆、豆秸、绿肥、山野杂草、晒场废弃物,落叶、木屑、茶枝等都可用。铺草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CM,一般每亩铺草量为1000-1500KG。铺草时间,若用于抗旱防冻,可在10-11月进行,次年秋季深埋当肥料;若用于抗旱保水在5-6月为宜。干旱过后,在9-10月深埋当肥料。 6.茶树种苗:用于更换茶树品种或发展新茶园的种苗,必须产自有机茶基地,不准非有机茶基地的种苗 进入有机茶基地种植。 三、有机茶园的施肥原则与施肥技术 有机茶园施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及无机肥料等,禁止使用有害的垃圾与污泥。医院粪便及化学肥料。所用肥料有以下几种;

1)农家肥料。包括腐熟的厩肥、人粪便沼气肥、堆肥、沤肥、绿肥秸秆、各类未受污染的泥肥及饼肥(必须经高温发酵后使用)。

2)绿肥。适宜夏季的有豇豆、绿豆、大豆、大叶猪屎豆等;适宜做冬季绿肥的有苜黄花蓿、紫云英、金光菊、蚕豆、豌豆、肥田萝卜等;还有多年生的绿肥如爬地兰、木豆、紫穗槐等。绿肥可以在盛花期直翻埋,也可制成堆肥或沤肥,还可兼做茶园覆盖物。

3)商品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半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如磷矿粉、矿物钾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硫钾肥等)。其他还有鱼渣、骨粉等有机肥。 四、有机茶基地的耕作与施肥 1.浅耕与追肥:浅耕追肥结合人工锄草进行,依茶园杂草发生情况,一年2-3次,第一次春茶前既越冬芽萌动前10-15天,第二次在春茶后,第三次在夏茶后。浅耕后施催芽肥,以腐熟的人粪便为主,结合开横沟蓄水,防止水土流失与抗旱。 2.深耕与施肥:深耕次数和时间视具体情况,一年1或一、二年一次,以9-10月为最佳时期。深耕深度通常在30CM左右。基肥可在深耕时施入,用量为堆肥或沤肥1000KG/亩或饼肥200-300KG/亩及配施适量的钙镁磷肥,硫酸钾。 五、有机茶基地的病虫草害的防治 有机茶基地的病虫草害的防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控制病虫草害发生,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可以采用农业、生物及物理等防治措施,禁止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农药及增效剂。 1.生物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勤除杂草,秋冬季深耕、清园,合理施肥和采用茶树良种等。通过以上措施可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抗性,控制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有释放或保护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昆虫,使用活体病原微生物制剂、昆虫病毒制剂以及植物源杀虫剂、杀毒剂等。这些防治措施只要使用得当,也能收到叫好的效果,且无残留。 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人工捕杀或摘除,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利用性激素诱杀以及糖醋诱杀,高温下爆晒土壤等等。只要把握好防治适期,同样可收到较好较好的效果。 六、有机茶加工厂四周环境与厂内卫生 1.加工厂四周环境卫生 1)有机茶加工厂应远离公共厕所、居民区垃圾场(箱)、畜牧场、医院粪池等污染源建在其他工厂及有潜在污染源主要风向的上风向处。 2)绿化、美化厂区四周环境,厂内主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易于排水,符合加工有机茶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2.厂内卫生要求 车间和仓库房屋应建筑牢固,空气流通,采光明亮,并有防蝇、防尘、防潮措施,达到室内无蚊蝇,地面无尘埃,墙壁、门窗无霉斑,清洁卫生,符合卫生,符合加工有机茶的室内卫生质量标准。 七、有机茶原料采收、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的治理规则 1. 加工厂设一名企业领导负责产品质量和卫生治理,并配有专人具体负责。产品质量与卫生治理制度要层层落实,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2.按加工有机茶的标准采收原料,不合理的和受污染的鲜叶不准采收。坚持原料进厂验收,不符和标准的鲜叶和非有机茶基地采收的鲜叶不准进厂或另行进行处理。进厂的鲜叶需在蓄青车间摊放,以保持原料的新鲜、清洁、卫生。 3.茶叶加工按不同的茶类要求,执行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品的交接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以备质量跟踪检查。若发现有次品与劣变产品,均需分开摊放与处理,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 4.随时保持加工车间卫生、整洁,工具等存放要井然有序,每一作业班后,对工具、设备、车间、地面、墙壁均需清理干净,关好门窗。 5.茶机润滑油采用食用油,严禁携带有毒、有异味或与加工无关的杂物进入车间,不准在加工厂地内用餐饮食、抽烟或随地吐痰。 6.车间人员按规定着装,非车间人员,包括来厂参观的人员,都按同样要求着装入内。 7.定期对车间人员进行体检,身体不健康或带传染病菌者均不能上岗。 8.经产品检验合格的成品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及时包装入库。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的品质。定型包装上要印注有天然食品标志与质量标准及生产日期等。有机茶专用仓库内绝对不能存放非有机茶食品。 9.储藏与运输要按有机茶保存和卫生要求进行。

5A级绿色食品“城雾”牌碧螺春茶加工生产规程

“城雾”牌茶叶生产加工的工艺流程为:鲜叶入厂验收—摊凉—杀青—揉捻—解块—初烘—整型—复烘提香—精制—检测—包装

主要操作程序如下:

一、鲜叶入厂验收

1、采茶的容器一律统一用场里编制的竹筐、篓。采运工具每天用清水冲洗,凉干后使用。不得用任何洗涤剂清洗。

2、当时采的鲜叶应及时入厂,防止陈积劣变。入厂时间要求:上午11时前。下午5时前。

3、采回的鲜叶一律经过专人验收,特别要求捡去老叶、鱼叶、鳞片、红茎叶等杂物,做到芽叶大小匀净一致,公开验收,公开摊放,当天鲜叶当天制完。

4、根据时间的不同验收鲜叶质量。碧螺春鲜叶采摘时间:(3月下旬—4月下旬)标准为一芽,一芽一叶初展,年产干茶控制在1000公斤。

二、摊凉

1、时间:34小时,不宜超过6小时。

2、室温摊凉,厚度一般5厘米左右。

3、目的使叶子失水35%

三、杀青

1、简温200220度,出口处筒中心温度计130度。

2、投叶要均匀,杀青程度: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叶面失去光泽,叶质柔软、萎卷、折梗不断,手紧捏成团、松手不易放开、略带有粘性、青气味散失,而显露清香。

3、杀青叶下机立即用鼓风机吹出,使迅速冷却。

四、揉捻

155型揉捻机每机投叶量40公斤左右,时间2530分钟。

2、压力调节,轻揉10分钟,重压1015分钟,再轻压5分钟下机。

3、要求成条率达8090%以上,细胞破损率在4565%之间,匀整度70%以上,目的使鲜叶成条,挤出茶汁,便利冲泡。

五、解块

6CT30型茶叶解块机进行解决,目的解开团块,便于初烘。

六、初烘

1、用6CH10型自动烘干机,温度110120度。

2、厚度23厘米,下机叶手感达七层干为好,立即摊凉。

3、目的继续散发水份,增加茶香。

七、整型

1、用碧螺春整型机,温度控制8040度。

2、使茶叶卷曲成螺状,白毫显露即下机。

3、时间30分钟左右。

八、复烘提香

1、用6CHM901型电式碧螺春烘干机。

2、温度要稳定在80度左右,并及时翻动。

3、翻动时动作要轻,以免茶芽断碎。

4、足干下机,立即摊凉,发展香气。

九、精制

1、用专用筛筛去茶末。

2、检去少数老梗和叶片。

3、均堆装箱。

十、检测

按批次对杀青、揉捻、烘干、精制成品等工序进行抽样检测12次,严格控制次品出厂,确保产品内在质量和市场信誉。

十一、入库保鲜或包装出厂

1、做好茶库和包装车间的精洁卫生,保鲜库要始终处于正常运作状态,保持空气新鲜无污染。

2、包装物要符合卫生部门的食品卫生规定,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管理规范操作,产品销售要符合质量监督部门的规定,计量要正确,包装要规范,防止二次污染,同时收集客户的质量信息反馈。

6A级绿色食品“城雾”牌秦淮芽茶加工生产规程

“城雾”牌茶叶生产加工的工艺流程为:鲜叶入厂验收—摊凉—杀青—炒二青—烘干—精制—检测—包装

主要操作规程如下:

一、鲜叶入厂验收

1、采茶的容器一律统一用场里编制的竹筐、篓。采运工具每天用清水冲洗,凉干后使用。不得用任何洗涤剂清洗。

2、当时采的鲜叶应及时入厂,防止陈积劣变。入厂时间要求:上午11时前,下午5时前。

3、采回的鲜叶一律经过专人验收,特别要求检去老叶、鱼叶、鳞片、红茎叶等杂物,做到芽叶大小匀净一致,公开验收,公开摊放,当天鲜叶当天制完。

4、芽茶鲜叶质量要求,采摘时间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标准为福鼎茶园粗壮单芽,年产干茶控制在500kg

二、摊凉

1、鲜叶及时薄摊在洁净的竹匾里。

2、时间:34小时。

3、目的使叶子失水35%

三、杀青

1、简温200220度,出口处筒中心温度计130度。

2、投叶要均匀,杀青程度:叶色转暗,叶质柔软、清香显露。

3、杀青叶下机后及时抖散在竹匾上用电扇吹风冷却。

四、炒二青

16CLZ-600电热式往复理条机加温到150度。

2、每锅投入杀青叶1.5公斤左右,炒56分钟。

3、加压棒4分钟,使茶芽条紧略扁,挺直。

4、取出压棒,在茶芽炒至七层干时下机,抖散在竹匾内,扇风冷却。

五、烘干

1、用名优茶烘干机。

2、温度掌握在80度左右,并及时翻动。

3、翻动时动作要轻,以免茶芽断碎。

4、足干下机,其含量为5%6%,立即摊凉。

六、精制

1、用风扇吹去茶末和细芽。

2、去少数叶片。

3、均堆装箱。

七、检测

八、入库保鲜或包装出厂

1、做好茶库和包装车的精洁卫生,保鲜库要始终处于正常运作状态,保持空气新鲜无污染。

2、包装物要符合卫生部门的食品卫生规定,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管理规范操作,产品销售要符合质量监督部门的规定,计量要正确,包装要规范,防止二次污染,同时收集客户的质量信息反馈。

7A级绿色食品“城雾”牌雨花茶加工生产规程

“城雾”牌茶叶生产加工的工艺流程为:鲜叶入厂验收—摊凉—杀青—揉捻—解块—初烘—整型—复烘提香—精制—检测—包装—入库冷藏

一、主要操作程序如下:

1、采茶的容器一律统一用场里编制的竹筐、篓。采运工具每天用清水冲洗,凉干后使用。不得用任何洗涤剂清洗。

2、当时采的鲜叶应及时入厂,防止陈积劣变。入厂时间要求:上午11时前。下午5时前。

3、采回的鲜叶一律经过专人验收,特别要求捡去老叶、鱼叶、鳞片、红茎叶等杂物,做到芽叶大小匀净一致,公开验收,公开摊放,当天鲜叶当天制完。

4、根据时间的不同验收鲜叶质量。碧螺春鲜叶采摘时间:(3月下旬—4月下旬)一芽一叶大于70%,一芽二叶小于25%,年产干茶控制在4000公斤。

二、摊凉

1、时间:34小时,不宜超过6小时。

2、室温摊凉,厚度一般510厘米左右。

3、目的使叶子失水35%

三、杀青

1、简温200220度,出口处筒中心温度计130度。

2、投叶要均匀,杀青程度: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叶面失去光泽,叶质柔软、萎卷、折梗不断,手紧捏成团、松手不易放开、略带有粘性、青气味散失,而显露清香。

3、杀青叶下机立即用鼓风机吹出,使迅速冷却。

四、揉捻

155型揉捻机每机投叶量40公斤左右,时间2530分钟。

2、压力调节,轻揉10分钟,重压1015分钟,再轻压5分钟下机。

3、要求成条率达8090%以上,细胞破损率在4565%之间,匀整度70%以上,目的使鲜叶成条,挤出茶汁,便利冲泡。

五、解块

6CT30型茶叶解块机进行解决,目的解开团块,便于初烘。

六、初烘

1、用20型自动烘干机,温度110120度。

2、厚度23厘米,下机叶手感达七层干为好,立即摊凉。

3、目的继续散发水份,增加茶香。

七、整型

1、用110型烘干机,温度控制8040度。

2、雨花茶理条呈略扁平直白毫显露即下机。

3、时间60分钟左右。

八、复烘提香

1、温度要稳定在80度左右,并及时翻动。

2、足干下机,立即摊凉,发展香气,固定条形状,使成茶品茶的色、香、味、形达到南京雨花茶的品质要求。

九、精制

1、用平面圆筛机分筛,按茶叶大小分成5级。

2、将分筛好的3级茶叶放入风选机风选,吹除轻片、杂质、碎叶。

3、将风选后的茶叶通过检梗机去除老梗,制成品茶。

4、均堆装箱。

十、检测

按批次对杀青、揉捻、烘干、精制成品等工序进行抽样检测12次,严格控制次品出厂,确保产品内在质量和市场信誉。

十一、入库保鲜或包装出厂

1、做好茶库和包装车间的精洁卫生,保鲜库要始终处于正常运作状态,保持空气新鲜无污染。

2、包装物要符合卫生部门的食品卫生规定,按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管理规范操作,产品销售要符合质量监督部门的规定,计量要正确,包装要规范,防止二次污染,同时收集客户的质量信息反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淳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燕冲路(淳湖佳苑西侧50米)

技术服务:南京裕后网络科技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