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网上学校>>文章内容
农村实用技术读本——花卉、苗木种植

发布时间:2011/12/2 22:23:55 作者:Gracie 浏览量:555次

花卉、苗木种植

1、红叶石楠的栽培与管理

一、种苗的选购

购买种苗时,要选择信誉好,能提供优质售后服务的供应商,以保证品种的纯正,降低生产风险。如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开发红叶石楠规模较大的公司,其育苗技术领先,提供的种苗均为优质的容器苗,产品一致性好,根系发达,特别是带基质移栽不伤根,成活率几乎达100%,且移栽后生长迅速。

二、苗圃地的选择和整理

种植地土壤以质地疏松、肥沃、薇酸性至中性为好,且灌溉方便,排水良好。种植前每亩施腐熟厩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土壤翻耕深度在25厘米以上,同时用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翻耕后将土壤整平,开排水沟,做苗床,床面宽度为1米左右。

三、种苗移栽

一般在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来决定。定植间距要根据留圃时间和培育目标而定。如计划按培育一年生小灌木出售。株行距以35厘米×35厘米或40厘米×40厘米为宜,每亩约3000株。种苗移栽时,要小心除去包装物或脱去营养钵,保证根系土球完整,定点挖穴;用细土堆于根部,并使根系舒展,轻轻压实。栽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四、栽培管理

在移栽后3—4天要浇1次水,以后每隔10天左右浇1次水;如遇连续雨天,要及时排水。约15天后,种苗度过缓苗期即可施肥。在春季每半个月每亩施尿素约5公斤;夏季和秋季每半个月施1次复合肥,每亩施5公斤;冬季施1次腐熟有机肥,每亩施1500公斤,以开沟埋施为好。施肥要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不可一次用量过大,以免伤根烧苗,平时要及时除草松土。

五、病虫害防治

红叶石楠抗性较强,未发现有毁灭性病虫害。但如果管理不当或苗圃环境不良,可能发生灰霉病、叶斑病或受介壳虫危害。灰霉病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期可用50%代森锌800倍液喷雾防治。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300—400倍液或托布津300—400倍液防治。介壳虫可用乐果乳剂200倍液喷洒或800—1000倍液喷雾。

六、出圃

当小苗生长到绿化规格要求时就可以出圃。在出圃前1周应浇1次透水,这样有利于起苗。起苗时土球尽可能大一点,用水浸泡透的稻草包扎。成品苗5株或10株为1捆依次码好,堆在运输车上盖好油布就行了。

2、银杏树落果原因与防治

一、落果原因

1、养分不足。

(1)一般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出现第1次落果高峰,7月上旬出现第2次落果高峰。

(2)人工授粉不当。如果授粉的时间掌握不当或采用过嫩甚至变质发霉的雄花,则受精不良,引起落果。如雌花数量较多,授粉量又大时,就会引起重载。虽然暂时会出现“果满枝头”的现象,但对当年乃至以后若干年树的生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3)病虫危害。银杏树受病虫危害后,常会出现生长受阻,树势减弱,从而引起落果。

(4)环境因素。银杏对气候及土壤条件的适应性较强,但在高温多水条件下生长缓慢,在贫瘠、过度潮湿或盐分太重的土壤上则生长不良。如长期生长在板结或受涝受渍、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根系生长受阻,造成落果。另外灾害性天气如台风、冰雹也会引起落果。

二、防治措施

1、坚持科学施肥,适时补充养分

应根据树体大小,在离干基0.5-1米向外至树冠缘下挖沟穴,沟深20-40厘米,宽30-50厘米。

(1)冬季施足基肥。在银杏落叶以后,配合深翻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为次年树体生长发育打下物质基础。

(2)春季施催芽肥、花前肥。3月上旬银杏发芽前,以施氮肥为主,配以适量的磷钾肥,促使早生枝及花芽的生长,提高坐果等。花期喷施3%的硼砂液,也可减少银杏生理落果。

(3)夏季施长果肥。5月初以速效肥为主,进行根外追肥,配合施用磷肥,有利于提高坐果率。

(4)秋季施微肥。此时正值种子硬核期,营养和生殖生长处于高峰期,除需要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还要酌情施用硼、锰、锌等微肥。

2、坚持科学授粉,保持合理负载

人工授粉的最佳期依据气温及雌雄花的成熟度而定。当结果母树上1/2-2/3的雄花尖嘴(即胚球)上有发亮的小水珠时(上午8-9点钟对着阳光观察),为最佳授粉期,晴天上午8-10时,下午4-6时授粉效果最好,阴天可全天进行。注意使其结果不引起超载。

3、及时防治病虫害

危害银杏的主要害虫有银杏超小卷叶蛾和天牛、木蛾等蛀干害虫,病害主要有叶枯病。一般4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银杏超小卷叶蛾幼虫危害期,最有效的防治时间和方法是在幼虫期人工授粉后7-10天(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2.5%溴氢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向树冠喷雾1-2次,效果很好。对木蛾等蛀干害虫,一旦发现虫孔,立即用40%乐果乳油等灌孔,外敷黄泥、石膏或用塑料薄膜包扎,杀死害虫。叶枯病的防治则应从加强管理,增强树势着手。

3、花卉无土栽培基质及营养液的配制

无土栽培是近几年新兴的花卉栽培先进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品质好。因水培营养液是根据花卉需要配制的,有利于花卉生长。因而花多型大,味浓,色艳,花期长,并能提前开花。(2)节约养分、水分和劳力。水培只要定期给花卉补充配好的营养液就行了,操作简便,省工省时。(3)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水培花卉所用肥是用无机元素配制的营养液,既清洁又卫生。

一、基质

无土栽培选用的基质主要作用是将花卉植物固定在容器内,保存养分及水分供给植物生育。因此,应选用具有一定的保水性、排水性,同时又有一定强度及稳定性,不含有害物质的基质。目前国内常用作无土栽培的基质有:

(1)砂培。用直径小于3毫米的砂粒作基质,营养液一般是用滴滚的方式进入砂中,供花卉吸收。

(2)培。用直径大于3毫米的天然、浮石、火山岩等作基质。

(3)蛭石。蛭石为云母类矿物,具有良好的缓冲性,不溶于水,并含有可被花卉利用的镁和钾。

(4)珍珠岩。它是硅质物质,主要用于种子发芽,用它和泥岩、沙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5)泥炭。它透气性好,又有较高的持水性,可单独作基质,亦可与炉渣等混合使用。此外,炉渣、砖块、木炭、石棉、锯末、树皮等物质都可作基质,不过在使用前需洗净消毒。

二、营养液

物土栽培花卉需营养液,配制时所用的各种元素及其用量,应根据所栽培花卉的品种及其不同生育期、不同地区来决定。北方养花的配方:1公斤水中加磷酸铵0.22克、硝酸钾1.05克、硫酸铵和硝酸铵各0.16克、硫酸亚铁0.01克。南方养花的配方:1公斤水中加硝酸钙0.94克、硝酸钾0.58克、磷酸二氢钾0.36克、硫酸镁0.49克、硫酸亚铁0.01克。营养液用法:盆花生长期每周浇水1次,每次用量可根据植株大小酌定,例如花盆内径为20厘米的喜阳性花卉,每次约浇100毫升,耐阴性花卉用量酌减,冬季或休眠期,每半个月或1个月浇1次,平时水分补充仍用自来水,因其含有氯化物,对花卉有害,应加入少量乙胺四乙酸钠;如用河水和湖水,需要经过过滤,各种花卉所需的营养液温度要根据他们的生态习性而定。例如,郁金香的适温为10-12℃;香石竹、含羞草、蕨类植物为12-15℃;菊花、唐昌蒲、风信子、水仙、百合为15-18℃;月季、玫瑰、百日草、非洲菊、秋海棠为20-25℃;王莲、仙人掌类和其它热带花卉为25-30℃。配制和贮存营养液,切务使用金属容器,应用陶瓷、搪瓷、塑料和玻璃器皿。先用50℃少量温水将各种元素分别溶化,再按配方所列顺序逐个倒入装有相当于所定容量75%的水中,边倒边搅拌,最后将水加到全量。使用时应从不同部位分别倒入。

4、我国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森林资源少。全国森林总面积15894.09万平方公里,人均占有0.1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0.6平方公里的21.3%;森林覆盖率为16.55%,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但我国又是世界上森林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有各种森林病虫鼠害8000多种,造成严重危害的有200多种,尤以松林线虫病、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松毛虫、红脂大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松突圆蚧、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松叶蜂,以及以春尺蠖、杨扇舟蛾、杨小舟蛾为主的杨树食叶害虫,以中华鼢鼠、大沙鼠为主的森林鼠害等危害最重。“九五”期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病虫害733.3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受害面积426.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年均人工造林面积的80%,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造成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除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手段落后和气候异常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外,森林病虫害预防措施不力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森林病虫害预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营造林过程中缺乏病虫害预防措施

1、人工造林树种单一,混交林比例小 在人工造林上多以单一树种甚至单一系号营造的纯林为主,因而,植物群落的物种和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低,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抗病虫害能力差。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因组分过于单一,配置又不尽合理,且未能充分适地适树,加之检疫、测报工作没有跟上,导致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在“三北”地区300多个县大面积传播蔓延,构成严重危害,宁夏一代林网因天牛危害已遭毁灭,目前其分布范围已扩大到陕、甘、宁、蒙、晋、青、冀、辽、吉、黑等省区,成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大隐患。值得重视的是此问题目前仍未得到很好解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由于一些地方退耕面积大,所需苗木数量不足,导致供需矛盾突出,由此而再度出现有什么苗早什么林的现象,无法做到良种壮苗,也无法达到营造一定比例混交林的要求。

2、林木引种未充分考虑病虫害问题,致使一些林分健康状况不佳 辽宁省1955年开始由内蒙古红花尔基引种樟子松进行固沙造林,制止了章台地区的风沙危害。但从1991年起在引种地出现了大面积樟子松枯死现象。造成林木枯死的主要诱因是水分失衡、气温偏高、数量成熟龄缩短、林分密度过大等。经有关专家诊断认为,这是一种森林衰退病。

3、疏于营林过程中的抚育管理,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环境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由于一些地方对天保工程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理解不够,执行上产生偏差,全面放弃了必要的森林经营活动,致使林分卫生状况恶化,次期性害虫严重爆发。

4、造林前忽视病虫鼠害预防措施,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在黄土高原鼠害高发地区,造林前必须首先采取翻耕等灭鼠措施才能保证造林成活。但在西部生态工程区造林地,因没有注意和实施新造林地及周边地带的土地翻耕,造成鼢鼠种群密度大幅度增加,危害程度加剧,使造林地的新植幼树遭到严重啃食,甚至造林不见林。

5、有关林业政策与森防之间相互矛盾,给病虫鼠害的预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从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看,野兔、大沙鼠都是国家保护对象,实行严格的禁猎政策。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以来,其种群密度迅速恢复,急剧扩增。目前,野兔和大沙鼠在我国“三北”地区已对森林植物构成严重危害,成为病虫害防治工作又一新的难题。

二、内检工作存在诸多漏洞

1、检疫法律意识淡薄,违章调运现象严重 由于一些人缺乏检疫法律知识,加之受利益驱动,近年来,有数量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逃避了检疫。仅据新疆统计,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即检查出几万株运到新疆的林木种苗没有检疫证书,其中有很多带有新疆未曾发生的危险性林木病虫害。

2、产地检疫覆盖面窄,全方位监管力度不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木种苗的繁育、销售多是个体在经营,但目前产地检疫主要面对的是国营场圃,对个体经营的林木繁殖材料没有很好地实施产地检疫,在相当一些地区基本没有开展这项工作,因而导致调运检疫的针对性大大降低。有的地方为保证造林进度,对苗木质量要求不严,产地检疫形同虚设,给后续的病虫害防治留下隐患。此外,由于缺乏对产地检疫的全方位监管,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仅限于林业部门开展,导致城建、水利、公路、铁路等非林业部门所经营的苗圃的产地检疫未能很好的开展起来,造成了工作上的很大漏洞。

三、境外有害生物入侵问题严重

频频传入,屡屡扩散 境外有害生物随进口森林植物及其制品侵入我国并迅速扩散、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重大生态灾害的例证很多。20世纪50年代初传入我国的日本松干蚧,目前已扩散到辽宁、山东、浙江、上海、吉林等省20万平方公里松林;1979年传入我国的美国白蛾,目前已扩散到辽宁、河北、天津、山东、陕西、上海等6省市;原产日本的松突圆蚧,自1982年在珠海发现以来,以在广东扩散蔓延至58个县(市),2001年又在福建东部沿海发生,目前总发生面积已达38.5万平方公里;1988年因引进湿地松穗条未经检疫从美国佐治亚洲传入我国的湿地松粉蚧,在广东台山定居后,已迅速向四周扩散,现广东发生面积已达21.2万平方公里;1998年首次在我国发现的红脂大小蠹,在山西、河北、河南3省油松林集中分布区内暴发成灾,发生面积达52.58万平方公里,600多万株油松枯死,2001年又已传入陕西。

损失惨重,风险日增 随着外来有害生物的不断入侵,给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以上列举的外来病虫均已成为我国目前实施重点治理的重要种类、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巨资予以除治,不仅对我国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灾难性后果,严重制约着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进程,还对我国林业建设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潜在威胁,给我国出口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四、监测预警工作严重滞后

测报手段落后 森林病虫鼠害监测预报是森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目前,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地面调查方式,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测报技术和设备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又缺乏必要的信息传递手段,致使监测预报工作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作为预防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灾情调查监测覆盖面不广,信息传递不及时,测报结果不准确,不能真正达到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的要求。

历史教训深刻

总结多年以来的历史经验,许多重大的灾情都是由于没有做好监测,除治不及时造成的。由于监测工作不力导致某些重大灾情发生危害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教训颇多。松材线虫病疫情在国内扩散的历史充分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新的疫点一经发现面积已经很大,说明绝不是当年传入的,只是我们没有及时发现而已。此外,诸如松毛虫、松叶蜂、春尺蠖、杨扇舟蛾、杨小舟蛾食叶害虫在某些地区的突然爆发,也主要是缘于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所造成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淳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燕冲路(淳湖佳苑西侧50米)

技术服务:南京裕后网络科技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