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稻田杂草稻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发布时间:2015/6/9 13:53:16 作者:admin 浏览量:1186次
杂草稻是近年来稻田出现的一种新型杂草,又称杂稻,成熟时种子种皮为棕红色,又称红米稻。杂稻田间表现为簇生性,分布不均匀。在苗期生长较快,株型偏高、松散,叶片长而披,叶色偏淡,抽穗后,杂稻有分离现象,植株高矮不一,田间有大青棵出现,杂稻的穗型较大,稻粒细长有芒。
杂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由于杂草稻前期生长旺盛,繁茂性强早熟,在田间与正常植株争夺养分和水分,抑制常规粳稻的生长发育,当田间杂草稻发生占40%时,稻田基本被杂草稻覆盖,严重发生田块则覆盖全田。在常规粳稻成熟收获时,杂草稻种子大多数已掉入土中,种子在田间自然越冬,由于其种子繁殖系数高,一旦发生,将危害多年。
杂草稻产生的原因:它是籼稻与粳稻天然杂交产生的后代,杂草稻早熟易落粒,成熟后种子落于田中,第二年条件适宜时萌发成苗,这样年复一年,繁殖蔓延。直播稻田给杂草稻的生长又提供了适宜环境条件,使杂草稻的出苗率和成活率大大提高,不少农民误认为是田间种子杂株,影响了杂草稻的有效去除。
杂草稻的防控措施:一是及早拔除。杂草稻与正常稻混合在水稻田中,目前为止尚无可选择的除草剂可用,主要防治措施是尽早进行严格的人工拔除,要尽量“拔早、拔小、拔了”,降低杂草稻的危害,确保在杂草稻抽穗时拔除干净,避免杂草稻灌浆落粒,影响来年;二是改直播稻为移栽或机插。对已有杂草稻发生的田块,应尽早改变稻作方式,通过耕翻、耘田、人工除草,使上年落入田间的杂草稻种子多数被翻埋入深层,加之移栽后建立的浅水层,不利于杂草稻种子发芽,控制杂草稻出苗率,即使有少量成苗的也容易在田间管理时拔掉。
上一篇:草莓的保鲜技术
下一篇:水稻稻瘟病发病原因及防治原则

